EN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研究方向
规章制度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科研进展
科普传播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人才队伍
正高级人员
副高级人员
研究团队
研究单元
科学研究
重要项目
论文
专利
软件著作权
获奖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观测平台
交流合作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会议
研究生培养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研究方向
规章制度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科研进展
科普传播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人才队伍
正高级人员
副高级人员
研究团队
研究单元
科学研究
重要项目
论文
专利
软件著作权
获奖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观测平台
交流合作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会议
研究生培养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观测平台
观测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仪器设备
>
观测平台
京津冀大气环境与物理化学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京津冀大气环境与物理化学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是中国科学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为项目建设法人,项目建设地点为北京市怀柔科学城东部组团密云经济开发区,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西侧,项目总投资11396万元,建筑面积7952.5平方米,建设周期3年。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京津冀大气环境与物理化学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是中国科学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为项目建设法人,项目建设地点为北京市怀柔科学城东部组团密云经济开发区,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西侧,项目总投资11396万元,建筑面积7952.5平方米,建设周期3年。 平台将建成国际领先的大气边界层理化探测和分析中心,建立空地一体化立体探测标准和示范体系,研发激光雷达系列反演算法,阐明京津冀大气复合污染来源和成因机制,揭示边界层内关键物理化学过程...
羊八井全大气层观象站
实验室总体目标定位于全(中性)大气层中物理和化学过程及其耦合机制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羊八井全大气层观象台成立于2017年4月,位于西藏拉萨西北90公里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旁,念青唐古拉山下海拔4300米的高原盆地(90°33’E,30°05’N),该地区大气环境极有利于台站部署的APSOS(多波段多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系统能力的全面实现,可达到对全(中性)大气层(近地面至110公里)的高垂直分辨率(10~100米)、高时间分辨率(1分钟~1小时)、连续的多要素同时定量观测。观测站同时配备Ka波段双极化云雷达,二维雨滴谱、太阳光度计、微波辐射计、常规气象要素探测和地面大气成分直接探测验证单元...
香河大气综合观测试验站
在大气物理研究所多年大力支持下,经过40多年的持续努力和建设,香河站业已建成占地1万平方米的MST测风雷达,可观测地面至110km的风速、风向参数。此外还有多种高精度观测设备如高空气球、GPS数字臭氧探空仪、Dobson/Brewer紫外光谱仪、中高层大气放电探测系统、云-气溶胶-辐射观测系、大气环境观测平台统等构成的全大气层多成分、多要素综合观测平台,开展了长期连续观测,积累了大量观测数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在大气物理研究所多年大力支持下,经过40多年的持续努力和建设,香河站业已建成占地1万平方米的MST测风雷达,可观测地面至110km的风速、风向参数。此外还有多种高精度观测设备如高空气球、GPS数字臭氧探空仪、Dobson/Brewer紫外光谱仪、中高层大气放电探测系统、云-气溶胶-辐射观测系、大气环境观测平台统等构成的全大气层多成分、多要素综合观测平台,开展了长期连续观测,积累了大量观测数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香河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的重要站点,并深度参与全球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世界臭...
山东人工引雷科学试验基地
山东雷电与人工引雷观测实验站致力于强对流灾害性天气机理、雷电物理过程和机制等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山东雷电与人工引雷观测实验站致力于强对流灾害性天气机理、雷电物理过程和机制等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开展人工引雷和自然雷电观测实验,进行雷电探测技术研发、雷击防护技术测试等应用研究,为雷电灾害防护提供科学依据,为装备预研、交叉科学探索、防雷新方法测试等提供关键试验平台,坚持雷电科学和防护技术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为雷电有关的气象、电力、通讯等领域输送优秀科研力量。 实验站秉承开放共享的宗旨,协同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强对流综合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服务乡村振兴...
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
上黄站将面向国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碳中和、碳达峰国家战略目标和十四五规划提供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数据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消除重污染天气以及气候变化应对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为生态环境质量和地表特征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以下简称:上黄站)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上黄村大毛尖山顶(119.51°E,28.58°N,海拔高度1128米), 是中国科学院首个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野外高山平台。上黄站土地使用权面积398.4平方米,建筑面积1102.47平方米,项目建设总投资约3000万元,2022年11月正式落成并通过技术验收。2023年11月,上黄站入选全国首批55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目前上黄站已与国内多家科研监测优势单位联合开展针对气象、生态环境和土壤要素等的长期观测。 上黄站面向国家生态...
325米气象塔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米气象观测塔建成于1979年8月,主要服务于首都北京的空气污染研究和大气边界层、大气湍流扩散等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米气象观测塔(简称气象塔)建成于1979年8月,主要服务于首都北京的空气污染研究和大气边界层、大气湍流扩散等研究。 气象铁塔实验平台是一个低层大气综合探测系统,集多层、多参量观测系统于一体,实现了300m高度内的大气通量、大气成分、气象场等参量的综合自动观测,并可根据不同项目需要增观测项目。日常运行的主要设备包括:气象平均场观测系统(15层)、进口湍流通量观测系统(5层)、北京塔周边环境监测系统、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地面和土壤)、污染气体梯度观测系统(3层)等观测...
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