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1981年1月出生,研究员,先导B专项负责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Web of Science 全球“高引学者(地球科学领域)”,2013年欧洲地球科学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奖获得者 (Union Award),2021年入选科技部“火炬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曾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所(终身)首席科学家。发表SCI论文180余篇,总引用11700余次(Web of Science)。在大气化学、气溶胶成云微物理与地气交换方向取得系列成果,已发表6篇《Science》,14篇PNAS及子刊文章,7篇文章入选“热点论文”(引用前0.1%),16篇文章入选“高被引论文” (引用前1%)。担任欧洲地球科学学会、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化学学会等旗舰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ACP, JGR, AMT, ACS-Au, AAS)。研究成果入选“2011年中国科学家具有影响力的部分工作(19项之一)”、iLEAPS(国际陆生生态系统与大气综合过程研究计划)十大研究成果等。2021年发表在《Science》的关于新冠病毒空气传播的文章成为科学抗疫的重要科学参考依据之一,AltMetric Score影响因子超过9700 (Science杂志平均值59) ,在全球2100万科研出版物中排名前0.001%。
孙业乐,1979年12月出生,研究员,青年千人,“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城市边界层理化结构和大气污染形成机制、气溶胶和云相互作用、室内空气污染等研究。主持完成“青年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A和先导B课题等。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20篇ESI高被引论文),总引2.4万余次,H指数71。《Environment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Current Pollution Report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等期刊编委。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2019-2022),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2022)。曾获TWAS-CAS前沿科学青年科学家奖、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等。
蒋如斌,1985年2月出生,研究员,优青,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主要从事雷电探测、雷电物理和雷电气象学研究,并致力于人工影响雷电的理论方法与科学技术探索。承担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863课题等项目,担任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青年委员会委员、SCI期刊《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编委、《高原气象》青年编委。发表论文近80篇,授权专利7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
研究方向:气溶胶环境和气候效应
重要获奖:2020年获得南京大学“大气科学青年学者”
2021年获评江苏省“双创博士”。
研究方向: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研发、区域/全球大气二次污染形成机制。
社会任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专委会委员
重要获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三),
2024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二),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五)
研究方向: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气溶胶,颗粒物污染,臭氧污染
社会任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主任 兼 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主任
SCI期刊《Atmospheric Research》 副主编
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重要获奖: 2020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
2018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7年获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